聲明: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白鯨出海,作者:張凱然,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(fā)布。
最近,編輯部用來做文章配圖的一款產品,訪問量在快速上漲。然后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這款產品在即刻上的討論度也不低。
圖片來源:即刻,侵刪
Napkin AI 其本質也是一個基于文字/數(shù)字生成圖片的產品,只不過與 Midjourney 等產品不同,Napkin AI 的主要生成的是“信息圖”(例如時間線、流程圖、邏輯關系圖、韋恩圖等),用于給社媒內容、博客文章、演講等場景做配圖。鑒于這類需求其實一直存在,也有不同的產品來滿足,我們也對市場上的產品進行了盤點。
擁有看上去高大上的配圖,其實始終存在門檻。Napkin 的產品理念,有點類似于“借助 AI 實現(xiàn)“高大上配圖平權”。乍聽起來確實是不少用戶有這方面需求的,Napkin 切入市場也算順理成章,但是盤點了一下市面上現(xiàn)有產品,卻發(fā)現(xiàn)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缺口并沒有那么大。
供給豐富的市場,
Napkin 何以4個月拿下420萬流量
信息圖的制作以往主要通過2個途徑來滿足:1、辦公產品,“辦公三件套”一般會嵌入信息圖制作功能,但是幾個大廠的“辦公三件套”中提供的“信息圖”雖然樣式夠豐富,但風格較為單一,而且作圖時需要用戶自行理清邏輯、填入內容、再進行編輯和格式調整,制作起來十分費力。
Word 中用來做圖的 SmartArt 功能
所以,有不少開發(fā)者都看到了這一需求,推出了為數(shù)不少的“作圖”產品,也就是第2種,專門用于制作信息圖的產品。
這類產品,比如 Excalidraw 和 Lucid 等,其邏輯本身是一個空白畫板,用戶利用其提供的工具和素材來自由創(chuàng)作,好處是不受模板束縛, 壞處是自己準備好內容之后還要去構思呈現(xiàn)方式,門檻高。而且由于“做信息圖”本來就屬于錦上添花,所以幾個因素疊加,這些產品流量都比較一般。以 Excalidraw 為例,做了比較長時間,我也看到很多知識工作者都有在用,但月訪問也就是250w 左右。(最近他們也加入了 AI)
還有一種是賣模板的,例如 venngage。
Excalidraw(左),Lucid(右),這兩款
繪圖產品的網站流量分別是255萬和437萬。
而在 AIGC 時代來臨之后,ChatGPT 等綜合性 AI 產品(包括各種 AI Agent 產品)、或者大的平面設計產品如 Canva 都開始覆蓋“信息圖”場景,而且此前活躍在賽道中的產品也都紛紛“文生信息圖”功能,供給可謂十分豐富。
Napkin AI 的流量走勢,圖片來源:AI Pure
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,Napkin 是怎么跑出來的呢?
很像 Gamma,以信息圖切入市場,
但 AI 主要作用于文字
Napkin,在整個產品的設計和運行邏輯上,與之前的產品非常不同。
進入網頁,Napkin 首先呈現(xiàn)的是一個編輯文字的區(qū)域,而非其他繪圖產品“空白畫布+各種繪圖工具”的模式或者模板。
用戶在打開一個新頁面時有兩個選擇,如果選擇“Draft with AI”,用戶只需要輸入一句話作為標題,AI 就會自動為用戶填充內容(如下圖所示)。
我們試用了 AI 生成文字信息,讓他就《Will TikTok be banned》的話題寫一篇文章。Napkin 給到的結果就是一般產品都能做到的比較中庸的程度,大概分為引言、背景介紹、現(xiàn)狀、可能導致禁令生效的因素、未來影響、結論,幾個大段落,“現(xiàn)狀”段落可以看到,Napkin 沒有實時搜索功能。
Napkin 接入模型的訓練數(shù)據(jù)可能截止到某一個時間段。
而如果用戶已經有現(xiàn)成的內容,則可以選擇“Blank Napkin”選項,系統(tǒng)會直接給出空白文檔。
在文字準備好之后,可以點選文字的任意部分,讓 Napkin 生成配圖。
選擇模板(左),生圖按鈕(右)
具體操作過程是,AI 首先會給出模版,比如上圖中的文字是一個關于金屬冶煉流程的描述,系統(tǒng)給出的就是流程圖的模板。選擇基礎模版后,用戶還可以進一步選擇不同的配色和字體,使圖像變得更加美觀。
Napkin 的編輯功能(左),從左到右依次是,圖形插入、文字輸入和修改,劃線,插入圖片,只給出“營銷漏斗”四個字,系統(tǒng)仍能完成生圖
AI 生成圖像之后,用戶還可以使用編輯工具對圖像進行修改和完善(編輯功能如圖)。筆者測試下來,Napkin 作圖的差異在于:
1、降低了門檻,不用用戶自己構思,用戶一開始需要帶到平臺上來的是一個 idea、或者一段文字;
2、也是這種基于文字生成圖片的功能,貌似構建了一個工作流程,類似于 blog 或者我們這樣的公號創(chuàng)作者,在這個產品里會非常舒服;
3、與 ChatGPT 或者流程圖之類的 GPTs 工具直接生成一張鎖死的圖片相比,生成的內容是可編輯和調整的,更容易接近于可用狀態(tài)。
圖注:實際上,Excalidraw 加入的 AI 功能,其實是使用幾年之前的一個 Github 開源項目 Mermaid,使用 Mermaid 制作信息圖,需要會使用簡單的語法,否則很難理解,依然有一定門檻
也正是基于這幾點差異,Napkin 能夠在一個供給依然豐富的市場環(huán)境下,突出重圍。
而且,整個產品體驗下來+了解到的創(chuàng)始人思路,Napkin 給我們的感覺很像 Gamma。基于大模型能力重新調整了一個原有行為的流程,但 AI 并未主要或者直接作用于這個行為本身、而是主要作用于文字內容(Gamma 是理解內容、生成框架/Napkin 是理解內容文字內容,根據(jù)文字內容匹配合適的模板,再把文字套進去)。
而在這之外,讓用戶感覺很絲滑的是一些對用需求洞察之后的設計,例如 Gamma 是卡片式編輯+無線畫幅,而 Napkin 則是允許對生成的信息圖的所有模塊進行調整和編輯、以及極為絲滑的保存形式(在輸出時,用戶既可以選擇單獨下載某張圖,支持 PNG、PDF 和矢量圖 SVG 格式,也可以選擇下載整個文檔的 PDF)。
但是,Napkin “理解文字+套模板”也有顯著的不足。受制于模版庫數(shù)量的限制,目前,Napkin 只能生成流程圖、時間線、階梯、漏斗等較為基礎的信息圖,但更復雜、更個性化的信息圖則無法自動繪制,仍需要用戶自行編輯。而如果涉及到自行編輯,相比 Excalidraw 等可以直接下場畫圖的產品,Napkin 的編輯功能確實有點跟不上。
筆者將一個雙數(shù)據(jù)表格輸入 Napkins,
AI 并沒有正確呈現(xiàn)數(shù)據(jù),產品名稱已隱去
另一個缺點是Napkin 對數(shù)字的識別比較差。當筆者將之前選題中,包含產品 MAU 和收入兩個維度數(shù)據(jù)的表格上傳到 Napkin 中,無論筆者將內容寫成表格(Napkin 現(xiàn)在不支持直接插入表格)還是將核心信息提煉一段描述文字,AI都無法識別4款產品的“MAU”和“收入”是兩組獨立的數(shù)據(jù),呈現(xiàn)到圖中也出現(xiàn)了錯誤。也就是說,Napkin 還只能處理比較簡單的信息圖需求。
Excalidraw 的 AI 生成的
流程圖|圖片來源:Excalidraw
即刻上有用戶使用 Napkin做的
工作筆記|圖片來源:即刻,侵刪
但雖然如此,在即刻中,筆者還是找到了生圖之外的使用場景,有用戶表示,她在用 Napkin 做筆記。根據(jù)這位即友的分享,Napkin 可以將她的思路與想法可視化,幫助她更好地記錄和整理,而基于圖像,她還可以進一步修改或擴充文字內容,并基于修改后的內容重新生成圖像,完成“內容迭代”。
一位做兒童游戲的
創(chuàng)業(yè)者想做一款“思路收集器”
Napkin AI 創(chuàng)始人是 Pramod Sharma。他曾經在 Google 供職8年,然后任職于印度最大的教育公司 BYJU,2013年開始創(chuàng)立了兒童游戲品牌 Osmo,并在2020年又以1.2億美元的價格把公司賣給了前東家,收購后,Pramod 繼續(xù)在 Osmo 工作了1年,然后就與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一起創(chuàng)立了 Napkin AI。
創(chuàng)始人 Pramod Sharma 的履歷|圖片來源:LinkedIn
做 Napkin 的想法源于 Pramod 上一段的創(chuàng)業(yè)經歷。創(chuàng)業(yè)過程中,Pramod 每天都會閱讀各種資料,由于日復一日處理各種繁雜的信息,他養(yǎng)成了一個習慣,就是“先看圖片或圖表,再決定是否詳細閱讀”。
而由于這個習慣,他自己在平時處理、積累、輸出各種信息時,也很希望把抽象的概念或想法繪制成圖,方便自己,也能更直觀地展示給他的觀眾。他解釋道:“圖形傳達信息的效率遠遠強于文字,這對說服某人或激發(fā)讀者/觀眾的興趣非常有幫助?!?/p>
但雖然圖形很強大,但作圖卻非常困難。每次作圖時,Pramod 會花非常多的精力,需要自己理解好概念,腦中/紙上畫出草圖,再打開軟件編輯,不僅費時,而且過程相當無聊,后續(xù)修改也非常麻煩。他還補充道,在職場節(jié)奏越來越快的情況下,大多數(shù)人都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制作“信息圖”,而基于大模型的能力,可以簡化很多步驟,達到“提升效率”的效果。
傳說亞馬遜的“飛輪模型”,
最初就是貝索斯畫在餐巾紙上的
基于這一觀察,Pramod 決定自己做一個能夠把想法做成圖的工具,而在選擇產品名時,Pramod 參考了美國作家 Dan Rome 的書名《餐巾紙的背面:一張紙+一支筆,畫圖搞定商業(yè)問題》,最終確定為了 Napkin(餐巾紙)。
從創(chuàng)始人的分享可以看出,Napkin 的定位就不單純是“生成信息圖”,而是將用戶的思路和想法可視化。所以基于此,Napkin 選擇了“文字生成+文字編輯+配圖” 的模式,用戶可以把初步想法寫成較為模糊的文字,然后通過 AI 配圖。這一步的具體流程是,AI 先分析文本,并在資源庫中找出多個相關模版,推薦給用戶,在用戶選擇完模版的類型與風格后,再由 AI 將提煉后的文字內容套入模版。根據(jù)創(chuàng)始人的分享,“理解文字+套模板”能夠減少用戶抽卡的次數(shù),成本上也比直接生圖更具優(yōu)勢。這也是我們看到的產品運作邏輯背后的理念。
此外,創(chuàng)始人表示,Napkin 還支持完成這個想法的可視化之后的修改與完善,并且全程都可以像筆記產品一樣保存下來,以備后續(xù)使用。Napkin 不僅服務于“呈現(xiàn)內容“這一個步驟,也希望服務于“構思”、“修改”、 “存儲”等其他步驟。
Napkin AI、Excalidraw、Lucid 流量來源(上),Napkin AI 自然搜索關鍵詞(下)|圖片來源:Similarweb
從 SimilarWeb 給出的流量來源數(shù)據(jù)來看,用戶還算是接受 Napkin 的。Napkin 的直接訪問流量占了56.2%,是三款產品中最高的。占比第二的是自然搜索占34.3%,且品牌關鍵詞占比達94%,Top5的熱門關鍵詞也均為品牌關鍵詞。相比同類的 Excalidraw 和 Lucid 其直接訪問流量和自然搜索流量中品牌關鍵詞的占比都更高。
Lucid、Excalidraw 和 Napkin 三款產品
的用戶互動數(shù)據(jù)|圖片來源:Similarweb
而從用戶互動數(shù)據(jù)來看,從用戶平均訪問時長、每次訪問頁數(shù)、跳出率等數(shù)據(jù)來看,Napkin 也都優(yōu)于 Excalidraw 和 Lucid 兩款產品。
TikTok(上),YouTube(下)中的
Napkin AI 相關內容|圖片來源:TikTok、YouTube
Napkin 較為“漂亮”的數(shù)據(jù)背后,一方面是由于在 YouTube 和 TikTok 上有大量介紹 Napkin 內容,建立了起了口碑與較強的用戶心智。團隊在這方面也下了功夫,創(chuàng)始人表示,他會每天瀏覽相關視頻下方的評論區(qū),來觀察用戶反饋,尋找產品更新迭代的方向。
另一方面,這些視頻內容的高觀看量與 Napkin 本身的流量增長,也體現(xiàn)出目前的產品設計是滿足一部分用戶的需求的。但是具體看這些內容,KOL 們的分享仍主要聚焦于“一鍵作圖”這個主要賣點。
寫在最后
雖然定位夠差異化,從數(shù)據(jù)來看用戶也算買賬,但不得不說,Napkin 的產品仍不太成熟。上面觀察到的文字生成功能體驗一般,編輯功能、模版庫不夠豐富,沒有處理數(shù)字能力等等缺點,也確實限制了產品使用場景。但以創(chuàng)始人的產品理念和對用戶反饋的重視而言,Napkin 很有希望長成一個更完善的產品。
目前 Napkin 所有功能都可以免費使用,
權益與未來的定義用戶相當|圖片來源:Napkin AI
此外,目前 Napkin 的所有功能都是免費的,但根據(jù)創(chuàng)始人的說法,Napkin 未來將通過訂閱進行商業(yè)化。當用戶需要掏出真金白銀來使用 Napkin 時,它能否靠這樣差異化的定位與功能留住用戶呢,可能還要打上個大問號。
(舉報)